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建筑强市

江苏省南通市滨江临海,人杰地灵,能工巧匠倍出,是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历经几代人的艰苦拼搏,南通建筑队伍以优良的信誉和过硬的作风铸造了价值无限的“南通铁军”品牌,推动了南通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南通铁军“敢为人先”,彰显出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

上世纪50年代初,南通人以“踏遍千山万水搞建筑、依靠千军万马闯市场、吃尽千辛万苦创事业、说尽千言万语争项目、历尽千难万险谋发展”的“五千五万”精神开拓进取,先后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南京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成为全国建筑战线的一面红旗。在改革开放初期,南通市政府组织3000人赴祖国边疆大庆,创造了大庆历年来矿区建设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当年交付的神话,造就了“大庆有铁人,南通有铁军”的佳话。南通市还派出5县建筑民兵进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在大西北赢得了“建筑铁军”的美誉。

改革开放初期,南通建筑业逐步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国有大集体企业为龙头骨干的所有制格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通市启动了面广量大的乡镇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大部分企业进行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十五”期间,南通市将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方面对已改制企业进行股权合理流转和集中;另一方面,按照国有集体资产从建筑行业中退出的原则,全面实施市、县(市)属大集体和国有企业改制,以市建安总公司、南通二建、南通三建、南通四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全部实行人资分离、整体改制,成为民营建筑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南通市承建了上海长白、曲阳新村工程项目,适时提出了多层建设向高层建筑、民用建筑向工业建筑、简单结构向复杂结构、一般装饰向高级装饰、提供劳务向工程承包的转变,转而向高层建筑领域进军,获得了上海市和江苏省优质工程奖,填补了江苏省在此奖项上的空白。以此为契机,南通市建筑业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市场,发展壮大以沈阳、哈尔滨为中心的有潜力的东北市场,重点开拓中西部地区的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建筑市场,引导企业向深圳、海南、广州等南方市场拓展。同时,在山东青岛、海南海口、上海、江苏南京、北京、东北、新疆等地设立办事处,积极推荐本土建筑企业走向省外市场,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壮大。在援川抗震救灾中,南通市赴四川省的建筑施工队伍承担了江苏省近13%的援建任务,创造了“六个第一”的施工奇迹,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97.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37.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200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南通市为全省13个省辖市中唯一的“建筑强市”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南通建筑业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建筑强市的若干意见》。“十一五”期间,南通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93.8亿元,实现增加值2487.7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31%、200%。“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建筑业总产业23500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期间的2.4倍,年均增长超过15%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7600亿元,达到6450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60亿元,承建施工面积7.23亿平方米,从业人数达160万人,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利税435亿元,同比增长4.53%。近几年,南通建筑业有75%的队伍出市施工,施工项目遍布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海外的40个国家和地区。

南通铁军“敢闯敢拼”,走出了追求卓越的转型之路。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南通铁军”援藏建造拉萨饭店第一次夺得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至今南通市建筑企业累计已获得鲁班奖100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培优扶强”工程,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对鲁班奖、国优工程都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年在各地市场创建部省级优质精品工程超过200项。

南通市作为全省建筑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建筑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南通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建筑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大力实施“大建筑”战略,依托房屋建筑优势,积极向勘察设计、装饰装潢、建材生产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市政、交通、水利等政府重点投资的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向房地产、服务业等与建筑业联系较为密切的行业发展,努力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经营格局。南通市建筑业顺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积极进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等领域,推动建筑业由劳务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鼓励和引导建筑企业加强与国际国内优势企业合作,哈尔滨装修公司,积极承揽市政、公路、桥梁、港口、电力等国家投资重点领域的项目,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合作恳谈会,推动与“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对接联姻,推动建筑企业进入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

南通市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中方秘书处设在南通的优势,累计举办数十场集中推介,加强金融支持建筑业“走出去”合作对接,新增涉外保函授信额超200亿元人民币。“一带一路”全市建筑企业在手项目48个,主要分布在10个国家,施工人数约6000人。尤其是去年江苏顺通、南通二建、龙信集团进入以色列国家,预计全年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将达到15亿美元以上。

为全力打造创新高地,南通市政府牵头成立南通智慧建筑产业创新联盟,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哈工大欧进萍院士等智慧建筑团队陆续进驻;与天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共建可持续建筑环境合作科研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加强;组建南通建筑产教联盟,南通职大成立绿色建筑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及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5年举办中国南通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大赛,举办多次技术交流和示范工程交流等活动,吸引了80余家省内外智慧建筑产业上下游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要素的集聚。

南通铁军“敢于担当”,谱写着超越自我的崭新篇章。

追求永无止境、肩负时代重任的“南通铁军”,将加快走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之路的步伐,大力塑造并弘扬“超越自我、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诚信和谐”的新时期“南通铁军”精神。

为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南通市大胆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建筑企业采用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EPC(工程总承包)、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进入城镇供水、污水垃圾处置、燃气、公共交通等领域开展“建营一体化”业务。鼓励和扶持大型建筑企业采用联合体投标的方式参与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南通建筑业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由建筑施工向综合运营一体化方向发展,大胆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试点。加强招投标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推行“评定分离”、“投标资格筛选”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简化招标流程,优化服务,切实提高行政服务质量。

为促进南通市建筑业的发展、加强BIM(信息技术模型)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南通市出台《南通市BIM技术应用文件》。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国有资本开发的工程项目中,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融合南通建筑企业在办公智能化、楼宇自动化、通信传输智能化、消防智能化、安保智能化和生态休闲系统等技术方面的成果,在“平安放心、管理高效、绿色宜居、人文关怀、生活便捷”5个方面开展前期性的研究,以数据为基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智能建筑建设,打造更加智能、独具特色的智慧建筑。

南通市着眼于国家战略发展的布局,紧跟扬子江城市群规划、“京津冀”一体化等战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抢抓“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加快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建筑企业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承包境外工程。积极对接央企等海外优势明显的企业组成联合体或与项目所在国建筑企业互动合作,共同投标承包境外大中型工程项目。

(来源: 中国建设报)

该服务不产生任何费用,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