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规范城市地下“生命线”

 

综合管廊是重要的城市地下“生命线”工程。为适应北京市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统一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主要技术指标,保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维护,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于今年启动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工作。目前《规范》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将于近期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统筹规划地下空间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根据推进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的要求,《规范》从规划布局、规划断面、三维控制、监控中心4个方面对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提出技术要求。明确规定综合管廊规划应协调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统筹确定综合管廊布局,并最终形成以综合管廊为骨架、地下地上统筹协调发展、集约高效的城市市政网络,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及城镇化发展质量。

《规范》规定,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供冷、电力、通信、固废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管廊的布局。

细化国标框架内容 突出古都特点

《规范》统筹考虑了北京市未来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并结合北京地区地形地势特点及城市副中心建设要求,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设计。

《规范》在国标基础上,补充完善标准框架及条文内容,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及旧城区地下管廊综合规划设计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实验验证,明确天然气、雨污及热力管线入廊技术要求,并要求上述管线必须入廊。

为切实美化城市景观、突出古都风貌特色,《规范》规定综合管廊地面附属构筑物及设施应与周边景观协调统一,以保护北京原有旧城风貌、改善建成区临街景观、保障新建区临街景观总体规划设计实施效果。

《规范》明确提出,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道路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市政工程综合规划相衔接,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应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统筹规划综合管廊内部空间,协调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

加强安全防控管理 推进新技术应用

在《规范》征求意见稿中设有12条强制性条文,其中有6条是为了保证安全而设置的。

如“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进风口、排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米”、“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等,就是为了避免天然气管道舱内正常排风和事故排风中天然气气体进入其他舱室,并可能聚集引起的危险。

再如“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排气管应引至综合管廊外部安全空间,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进一步确保管廊的运行安全。

此外,在保证现有地下管线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规范》对装配式预制拼装、GIS、BIM、气力垃圾管道输送、管廊巡检机器人等新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从结构和附属系统方面完善并强化防灾系统及管理系统的相关规定;在各舱温度控制、墙体防护、应急隔离等方面分别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管廊内作业人员、管廊及入廊管线的安全;为监控、防火等新技术的引进预留空间。

(来源:中国建设报)

该服务不产生任何费用,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