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志——2017中国钢结构大会暨浙江省钢结构论坛嘉宾发言摘录

 

 

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17中国钢结构大会暨浙江省钢结构论坛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就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畅所欲言。现将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王铁宏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十分突出。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9.36万亿元,约占GDP总量26%,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长值为4.95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6.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7%。

建筑业的改革发展包括三条主线:

第一,改革的主线。国办《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研究EPC、PPP等市场模式改革,政府监管方式改革等。

第二,转型升级主线。转型升级主线即绿色科技主线,研究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等,绿色施工、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

第三,数字建筑与数字建筑业主线。数字建筑与数字建筑业主线即数字科技主线,研究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建筑及建筑业(包括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具有深刻的影响。

需要关注的是,在EPC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改革,即PPP模式。EPC的关键在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甲乙双方理性的契约关系。PPP则是更深入的改革,是投资方式改革的深化,必然产生公共投资项目全面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效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断定,真正意义的PPP必然需要EPC,真正实现EPC则必然需要建筑产业综合技术的全面创新和提升。我相信,这将会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一部分同志存有三重顾虑:一是担心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好;二是怀疑装配式建筑有好的发展前景昙花一现;三是认为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无法替代现浇体系。

成本过高是业内人士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顾虑。我们对装配式建筑与传统体系的建安成本做过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对80~120层超高层建筑,按现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传统技术施工的竣工合同总价平均约为1.45万元~1.6万元/平方米(全面统计),同比,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套交付价可节省1/3;二是对30~70层高层建筑,传统技术竣工合同总价平均约为5500元~6500元/平方米(抽样统计),同比,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本可节省1/4;三是对20~30层小高层办公类建筑,尽管抽样样本偏少,但采用钢结构装配式也有一定的节省空间(约1/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30~70层的高层建筑开始,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势开始明显。对量大面广的20~30层及以下住宅类建筑,各种装配式都可以做,但PC与传统的现浇体系相比,现阶段成本上的确没有太大优势。这也是行业内有人认为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不是无法破解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对装配式建筑存有顾虑,就丧失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信心和决心。

上海市引领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成功经验说明:真明白、真想做、真会做。上海市之所以能够引领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究其原因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领导有把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件大事做好的坚定意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

在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政策的引领下,国内钢结构行业的成绩喜人。中国钢结构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加工制造总产量达到5720万吨,较2015年的5100万吨增长了12.2%。

2017年1~9月,钢结构行业的40家骨干企业的钢结构加工量为569.52万吨,预计全年加工量为768.92万吨,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8.2万吨,增长率为18.16%。

钢结构加工量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钢结构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内一些企业的“两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存货占用资金)”较高、负债率偏大,影响了企业的效益。有少数企业由于关联担保,资金链发生断裂,面临破产重组的窘境。此外,由于今年原材料的涨价因素,使钢结构企业原应形成的利润所剩无几,甚至亏损,这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

2017年4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向有关企业发放了《2016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表》。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共收到276家企业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276家企业反馈的信息统计获悉,目前我国在建筑钢结构行业使用的钢材仍以Q345为主,其次为Q235,这两个型号钢材的用量占全年用钢量的80%以上。从近两年钢材耗用的情况看,2016年Q235用量占全部用钢量的23%,比2015年下降了11%;Q345用量占比为61%,同比增加了7%;其他高性能钢、辅材、围护材料等的用量从2015年的4%增加到2016年的10%。

2016年,钢板、热轧型钢、冷弯型钢、钢管以及其他钢材的消耗比例分别为63%、19%、8%、6%、4%。其中,钢管的用量较2015年增加了一倍。

276家企业获得的专利总数为11063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40项专利,企业平均获得专利数比2015年增长21%。

276家企业在2016年的环保总投入为5.4亿元,每家企业平均环保投入为195万元,比2015年增长50%。

276家企业钢结构产量共计1956万吨,营业收入为1733.92亿元,实现净利润为85.78亿元,上缴税金71.57亿元,从业人员共计22.9万人。根据有关单位提供的钢结构耗用钢材量测算值以及相关实际情况,推算出2016年全行业钢结构产量为5720万吨,产值为5070亿吨,从业人员数量为66万人。

(来源:中国建设报)

该服务不产生任何费用,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