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打造5个“海绵公园”示范项目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哈市正在打造群力健康生态园、华南城C5公共绿地、严寒地区绿色建筑研发总部大厦、群力外滩湿地公园、何家沟生态护底项目共5个“海绵城市”科研示范项目。近期的几场强降雨中,几个建成项目节水减排效果很好,为哈市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的未来城市目标提供了范本。

  “海绵公园”强降雨后实验成功

  8月2日,一场将近40分钟的强降雨中,华南城C5公共绿地凭借园区内的雨水汇集带和中心调蓄塘,将周边道路等区域内约1万立方米的雨水迅速收集,杜绝了道路积水的同时,将雨水存储用于灌溉。

  园区在设计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地形地貌,根据自然地势高差,设计了缓释带、调蓄塘等措施,辅以小桥流水的功能性景观,让生态与景观并行,发挥“调控暴雨、雨水分流”的功能,起到了海绵城市“慢排缓释”的调节作用。

  刚刚建成投用的群力健康生态园里,海绵城市设计更显得系统而丰富。围绕园区绿化带铺设的石头边沟将每场降雨后的雨水全部收集,引入植草沟、流入调蓄池,进入3处大型雨水花园。运用这样的海绵城市设计,雨水被悄无声息地收集、净化、存蓄、灌溉,使占地20.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的公园,雨水100%不外排,完全循环利用,节水的同时也减轻了该地区的排水压力。

  园区内还特别留出一段200余米的人行道路进行透水材料路面铺装试验。一瓶矿泉水直接倒在路面上,坚硬的路面就像海绵一样将水迅速吸收,渗透到地下,没有一点积水。如果经受住冬天严寒的考验,这种透水路面铺装将在全市人行道铺装推广。

  哈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据了解,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方向。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探索新型绿色城镇化建设方式已被各地政府提上重要日程,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内各城市迅速铺开。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黑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
“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目标。

  市建委城建处处长侯英军介绍,去年,哈市已经开始积极申报“海绵城市”全国试点城市,现已结合科研示范项目建设编制完成《哈尔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和《标准图集》。目前,《导则》已正式印发试行,全面指导哈尔滨市科学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未来建设项目普及“海绵理念”

  目前,群力健康生态园、华南城C5地块、严寒地区绿色建筑研发总部大厦、群力外滩湿地公园、何家沟生态护底项目共5个“海绵城市”科研示范项目,在建设中因地制宜地选取了“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对“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进行了积极的试验探索。哈市力争通过打造一批科研示范项目,积累一套成功经验,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按照国家及黑龙江省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哈尔滨市正在抓紧制定海绵城市审图技术要点,正式出台后将纳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环节,这标志着今后哈市在所有项目建设中都将因地制宜纳入“海绵理念”,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该服务不产生任何费用,您的隐私将被严格保密!